法治日報-法人網 全媒體記者 銀昕
年關歲尾,華東地區遭遇了60年一遇的寒潮。冷風呼嘯著掠過浙江省義烏市的大街小巷,穿過曾經熙攘喧囂的商貿城建筑群,這座被譽為“世界超市”的義烏小城深切感受到了季節與產業的雙重寒冬?!皼]見過這樣的冬天,除了冷還是冷,高興不起來?!?020年12月30日下午,面對《法人》記者的采訪,義烏國際貿易城一名商戶忍不住抱怨。
生意只能求穩
以小商品交易聞名于世的義烏,在很早之前就有交易小物件的商業傳統,“貨郎擔”游商就是最早出現在義烏的商業人群——他們以物換物的方式,用當地出產的一種紅糖換取雞毛、紐扣等生活小物件,因此“貨郎擔”又得名“敲糖幫”,以物換物的方式又被稱為“雞毛換糖”。
“敲糖幫”從義烏出發,最遠可以抵達江西省境內。上世紀90年代,“敲糖幫”逐漸形成有規模的地攤和商販經濟,又逐步發展成相對集中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如今,這些批發市場經營著200多萬個品類,銷往全球210多個國家,日客流量超過20萬人次,無可爭議地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
義烏共有7座商貿城,分別是位于市中心地帶的篁園市場和賓王商貿城,以及與市中心稍有距離的義烏國際商貿城5座。7座商貿城同屬于一個經營主體: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為義烏商城集團。從1993年成立至今,義烏商城集團已擁有15家分公司、5000多名員工。其中,義烏國際商貿城是地理位置相鄰卻又彼此獨立的5棟巨大單體建筑,與篁園市場和賓王商貿城相比,國際商貿城5個區總建筑面積是前兩者總和的十幾倍。
義烏商城集團公共關系部何振威告訴記者,7座商貿城的內銷與外貿比例常年維持在3:7,但近年來內銷占比有所增加,已經接近35%了。對于以外貿為主的義烏商貿城來說,經歷了去年3個季度蕭條后,這里的商戶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和轉型挑戰。
一直以來,義烏商貿城的主要經濟支撐來自外貿,全球各地小商品采購商紛紛聚集于此,客戶大多來自南美、中美和中東等國家。何振威透露,去年年初義烏登記在冊的外籍常住人口超過15000人。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在海外肆虐后,即使我國疫情有所收斂,也沒能喚回這些常駐義烏的外籍采購商。相關數據顯示,去年1月至4月,義烏登記入境的境外人員36066人次,同比下降79.3%。常駐義烏的外商人數下降了一半,僅剩下7000余人。
據記者了解,外商是義烏經濟的“生命線”。義烏市政府曾積極邀請10000名外商返回義烏,但因入境限制及入境后嚴格的隔離及核酸檢測要求,最終只有4000多名外商被“勸返”。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每年到義烏市場采購的外商超過50萬人次,去年外商數量的不足直接造成7座商貿城“肉眼可見”的蕭條。
“今年只能求穩,不敢指望能恢復到正常水平?!边@是記者在商貿城里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出口轉內銷”不易
2020年12月初的一天,已是上午10點。在國際商貿城的一、二、三區,記者并未見到摩肩接踵的外商們操著各式中英混雜口音討價還價的景象。一些商戶告訴記者,在7.5萬個商戶看來,眼前的安靜與冷清已經習以為常。
經營雨傘和雨衣生意的陳紅(化名)告訴記者,春節后,她熟悉的中東商人再沒出現過,現在只能做老客戶的生意。因為部分老客戶不用來現場看樣品,而是直接訂貨。但因為疫情,需求也明顯下降,訂單并不多。陳紅無奈地說:“至于新客戶,更是想都不要想?!?/p>
與中東、南美和中美洲國家相比,我國疫情控制得最好,被稱為全球抗疫“后花園”,“出口轉內銷”似乎是義烏商戶尋找新商機的唯一出路。然而,這種轉型并不容易。記者發現,在玩具、生活用品、飾品和服裝等多個品類商戶中,幾乎沒有任何一家實體商鋪同時經營淘寶店。雖然一部分商戶入駐了外商云集的阿里巴巴網站,但據阿里巴巴國際事業部義烏區域相關數據顯示,自公司成立以來,阿里巴巴國際站累計吸納義烏客戶七八千家,商貿城用戶大約只占20%。由此可見,商貿城7.5萬個商戶“上網”的意愿并不高。
“很多人不愿意轉內銷?!币患彝婢邤偽坏曛鲝埬掣嬖V記者,外貿交易鏈條短,難度較小。說白了就是賣期貨,不用儲備現貨?!巴馍炭瓷狭四膫€款式的玩具,下單交定金后,我們再通知廠家生產。3個月后產品出廠,直接發海運即可。除了壞件率特別高的情況外,基本沒有售后退換貨問題?!睆埬潮硎?,從事外貿生意,義烏商戶無需承擔滯銷風險。
另一個尷尬在于,外國人的生活用品與中國人不同。一家經營蠟燭臺和桌布的攤位店主陳某告訴記者,外貿轉內銷不是沒想過,但無法實現?!拔覀冎饕隹诘街袞|國家,他們對蠟燭臺的要求以及桌布上印刷的圖案都有特殊喜好,基本都是伊斯蘭教文化符號,這些生意關系已經維持了十幾年。如果做國內生意,我們根本不知道該向廠家提哪些設計要求,太陌生了?!?/p>
據義烏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6年間,義烏國際商貿城交易額占義烏全市交易額比重由43%下降至35%,這意味著商貿城聚集全市資源的能力在減弱。何振威坦言:“此情況還是外貿蕭條造成的,我相信隨著商戶主要出口國的疫情得到緩解,這個占比下降狀況應該會改變?!?/p>
“網紅第一直播村”崛起
由此可見,義烏商貿城商戶的“外貿轉內銷”道路并不輕松。不過令人意外的是,義烏3公里之外卻崛起一支“后起之秀”——江北下朱電商小鎮。該地被稱為“網紅直播第一村”,在“帶貨主播”的力捧之下,蕭條之中竟然迎來一個個火爆的不眠之夜。
江北下朱電商小鎮位于義烏市福田街道的一塊狹長地帶,南至城北路,北至振興路,西至301省道,東至興隆大街。這一帶的商業興起始于2015年,因一些地攤和庫存經營戶來到江北下朱村而聚集起來?!敖畼桥_先得月”,這些商戶借助義烏商貿城的發展對周邊的帶動作用,使得此地物流價格全國最低,微商生意隨之風生水起。2017年,該村商戶又轉型到直播經濟,目前定位于“江北下朱社交電商小鎮”。
記者來到江北下朱村,第一印象就是“到處都是商店”。這里幾乎每棟居民樓底商都被大大小小的“網紅商店”占據,店里擺放的生活用品以及服裝、食品等,每款貨物陳設不多,主要為方便“帶貨主播”前來選貨,而每家商店招牌上都寫著“抖音”“快手”“網紅”“直播”等字樣。
2010年,江北下朱村完成改造,99幢房屋共有1200間店面。租戶主要分為兩類:與工廠對接的供應鏈店和直接由工廠開設的工廠店。前者是中間商,后者則是廠家直銷。兩者的共同點在于,每樣商品在店中陳設都不多,僅供“帶貨主播”前來挑貨時使用。這類店面統稱為 “網紅商店”,其展示功能遠大于銷售功能。
“比起商貿城,我更喜歡在江北下朱挑貨?!币幻诘赇佂庹碇辈ピO備的“帶貨主播”王麗(化名)告訴記者,其帶貨主要品類是食品和服裝。與商貿城相比,江北下朱的店鋪對主播更友好。比如“這里的店鋪允許主播只帶走一兩件樣品推銷,如果賣得好,再找他們訂貨,這樣一來主播就不用壓現貨了?!?/p>
而商貿城對待主播則“高冷”許多——“商貿城不允許帶樣品,大多數商戶要求我們一次進貨100件至200件貨,如果賣得不好,這些貨豈不是砸在我們主播手里了?他們甚至連樣品都不愿意提供,還有誰愿意去商貿城選貨?”王麗說?!皫ж浿鞑ァ贝蠖嗍禽p資產型創業,手上的現貨越少越好,江北下朱顯然比商貿城更具優勢。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義烏直播電商交易額在1—6月間達到98億元,直播場次超過7.2萬場?!爸辈ソ洕北涣x烏人寄予厚望。2020年6月,義烏市政府發布的《義烏市加快直播電商發展行動方案》提出一個目標:到2022年力爭直播電商交易突破1000億元。
義烏商貿城怎能“坐以待斃”?何振威告訴記者,在國際商貿城的5個區域中也開始設置直播間,供“帶貨主播”挑貨。但記者在某直播間里遇到一位“帶貨主播”時被告知,“商貿城里的直播間利用率并不高,主播對場地要求也不高,因為在家里或辦公室都能直播。與其搭設直播間,不如放開對客戶的苛刻要求?!?/p>
據記者觀察,每天傍晚5點,義烏商貿城準時熄燈歇業,7.5萬個商戶就此結束又一個冷清的交易日。與此同時,3公里之外江北下朱電商小鎮的營業才剛剛開始。駐扎在這個小鎮上的“帶貨主播”大多是白天備貨,晚上直播,且持續到凌晨一兩點左右。華燈初上時,各家主播都拿起自拍桿,在“網紅商店”展開緊鑼密鼓的帶貨營銷。面對可能到來的“直播經濟”風口,每個人都不敢懈怠。而夾在“遇冷的外貿”和火爆的“直播帶貨”之間,義烏商貿城則是進退兩難。
江北下朱會成為義烏經濟的“第二極”,義烏商貿城需要考慮做出改變了。(責編 王茜 美編 趙佳)